首页 > 恋爱辅导 >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卫生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卫生

浏览:编辑:文    发布时间:2017-4-14 9:33:58

导读: 爱情是的话题,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

  爱情是的话题,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爱情是的话题,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恋爱虽然是追求爱情的行为,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产生。也就是说,恋爱是大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结果。

  性重量发育水平决定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发展水平。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两性生理的发育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体征上的变化,如男性骨骼壮大,喉节突出等;二是指功能上的,两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男性分泌以至出现遗精,女子开始每月规律性排卵,月经来潮。在我国,男性首次遗精大多数在14—16岁,女性月经初潮大多数在13—14岁。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直接影响性生理成熟的是大脑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性激素。性激素的激活了性意识的。

  在一岁半到四岁的时候,人就能从外部特征分辨周围人的性别,但却认为性别是可逆的,学龄前儿童已懂得男女性别是不可逆的。但在第二性征未发育前,孩子都处于性期,虽知道男女有别,但仍旧两小无猜。性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的而发展的,经历了四个阶段:

  (1)异性疏远期。青少年在第二性征出现后的1—2年内,朦胧的意识到两性差别,开始有了不安和羞涩的心理,很怕异性注意自己的变化,于是男女彼此疏远,即使是青梅竹马的童年伙伴也较少交往。有的孩子在家里在还不由自主地疏远异性长辈。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对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想知道被世界掩饰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异性吸引期。对异性产生好感与爱慕,一般发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以后。这时的少男少女开始好表现自己,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以赢得女孩的好感与赞许;女孩开始注意修饰打扮,以引起男孩的注意和喜欢。男女相互接近的渴望使他们乐于参加与异性在一起的集体活动,喜欢结伴外出郊游、唱歌、跳舞或参加体育活动等等,并对异性表示关心、体贴、乐于帮助异性同学以博得异性的好感。但是,少男少女毕竟还不懂得应当怎样与异性相处,接触和交往多半没有性和排他性。

  (3)异性向往期。15—16岁之后的青少年向过渡加快,在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基础上各自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在众多的男女生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有的还形成一对一的“专情”行动,萌生恋情。

  (4)择偶尝试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严肃的选择和排他性,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女双方从内心深处都感到异性存在的美好,并渴望用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引起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好感。

  大学生追求爱情,渴望恋爱是在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的性心理需要,性生理成熟是性心理发展的基础。然而,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从动物的性本能中是培养不出人类的爱情的。恋爱的力量只有在人类的非的好感中都能得到。”

  大学生入学前后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虽有对异性的向往,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青春的骚动被压抑着,不敢。入学后,学校没有,家长无法直接,处在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交往,相互了解,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

  直觉性: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顺眼和舒服,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时容易出现“期望效应”,即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所谓“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把自然景物和周围都打上了爱情的印记。但此时,也可能学习、工作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差错。故应注意控制情绪、放开视野、利用爱情的强大动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隐蔽性:言辞含蓄而富有诗意,行为隐蔽而富有德行,言谈、举止、月光、表情、行为都体现了一个“爱”字。

  排他性:表现在对意中人的、不渝的心理特点。热恋中的男女不希望其他人介入他们的亲密关系。他们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这种特点对维持爱情的稳定长久很有必要,如果任由恋人与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爱情就不可能稳固。

  排他性发展到极点会引起青年对恋人行动的猜疑,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大学生较同龄人具更高的性,能更好地捕捉人的心理活动轨迹,这也加强了发生猜疑的可能性。过度的猜疑、恋人必然给自己带来烦恼,可能导致爱情的破裂,甚至使某些恋人承受不了心理负担而轻生。

  对恋人产生怀疑,不相信他(她)的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的表现。自把恋人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是一种病态的爱情心理。自过强的人不允许恋人与其他异性有任何接触,认为恋人只属于自己。自理也含有自卑,真正自信的人很少会有这种怯懦表现。

  、猜疑和嫉妒控制在一定范围里是正常的,不能要求人不去嫉妒与自己的爱慕对象关系密切的异性。但过分的猜忌会影响爱情发展,影响心理健康。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猜疑嫉妒已无法控制,自己应付不过来时,最好去寻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帮助。、猜疑和嫉妒是爱情的大敌,你可要小心它们了娇嫩的爱情之花。

  波动性:情绪变化很大,热可达到白热化、冷则骤降至冰点。高兴时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懊恼时垂头丧气。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时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故要通过加强、不断进行完善,减少情绪的波动性。

  冲动性: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分析能力受到,习惯行为受到,此时发生的许多事情与平时可以完全不同。同时由于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

  我和男友从初中就开始了交往,感情一直蛮稳定的,高中毕业考入了不同的大学,不过还是在一个城市里。一开始,我们各自忙于全新的生活而没有觉察分开两地带来的思念,并且以“距离产生美来相互安慰。但到了半年后,我慢慢地发现原来自己非常不适应他不在身边陪伴的日子,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不能了。

  我知道他并不是那种很有情调的男生,而我也只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女生,不会地去要求他太多。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不要很多女生认为恋爱中“想当然”的浪漫情调,但我要的,只是一个实实在在陪伴我的人。在我开心的时候他能够分享我的快乐,要我难过的时候希望难受得到他温暖的慰藉。这些我最想要得到也最在乎的他却最不能给予。更要命的是,我和男友有时一个月才见一次面,而且由于各自学校的课时安排得很不相同,总有时差,连打个电话也困难。现在,我们之间的沟通似乎变得充满了不理解和不信任,争吵成了每次难得通话的主要内容,而他老是以“忙”和“不在不正直为借口。为此,我开始整天胡思乱想:他为什么总是不能理解我?难道这样的一点点要求很过分吗?难道他已经不再爱我了?满脑子想起的只是两人吵架的内容和语气,接着我开始失眠,进而影响到了我的学业。我觉得我都快要崩溃了,想过要放手这段感情,可又会觉得“放手我能舍得吗”?我很困惑,感情真能做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吗?

  一个女孩,她将男朋友照顾得无微不至,帮他洗衣服,甚至帮助他系鞋带,用她的话说,男朋友就是块铁也会被她熔化了,可后来,她的男友竟弃她而去。

  大学生恋爱现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年龄很相近,而且很多大学生又都住校,彼此了解更多,产生感情也是特别自然的一件事情。这种情感确实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彼此在一起学习时产生的。这种情感是很单纯的情感,他们不带有功利色彩,不在乎对方挣多少钱,也不在乎对方有没有房子,不在乎对方的家庭状况如何。但是,大学生恋爱又普遍没有结果,这是大学生爱情的一个特点。恋爱是难以驾驭的人生艺术。渴望谈恋爱是一回事,会不会谈则是另一回事。许多人疯狂地投入进去,惨败地退出来。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因恋爱引发犯罪甚至轻生,闹出人命。大学生中因恋爱动机不同而多样化的趋势。

  1、比翼双飞型。这类学生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有正确的恋爱观,能够以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的关系。双方才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自控能力,有共同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念,把事业的成功作为爱情持久的目标,不仅仅把恋爱看着人生的快乐,而且能把幸福的爱情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他们认为,恋爱不仅应该促使双方的进步,而且应该促进双方的成长。

  2、生活实惠型。进入大学后,毕业去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主题。恋爱无可非议地揉进了毕业动向的条件,同时家庭条件和对方的发展前途也是各自关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些大学生彼此间的爱慕与向往也许并不强烈,但是有确定的生活目标。大三是这类学生谈恋爱的期。他们认为这时处朋友,谈恋爱、相互了解,信任训诫高。这种爱情是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3、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当周边的许多同学有了异性朋友时,一些男同学为了不使自己显得,一些女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也学别人的样子匆匆地谈起了“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把谈恋爱看着是一种上的补偿,常以“因为没想那么多”为借口而各奔东西。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4、玩伴消费型。这类学生在上不太充实,同性朋友较少,时常感到孤独、烦闷,为了弥补上的,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需求。尤其是周末,当寝室的室友成双成对地走出校园,自己一人在寝室时,有一些同学会有一种得想谈恋爱的感觉。女生的这种心理体验尤为明显。据报道,有一所大学的一个班的全部女生在大二时就都有了“相恋对象”,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

  5、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比较丰富,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他们并非不尊重爱情,而是觉得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与这种和韵味相比较,人物自身的品质被淡化了。他们请示和接受爱情时,对爱情的缠绵悱恻有较深的体验并乐在其中,时时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6、功利型。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一个女孩从大二起,与同班男生建立了恋爱关系,她们俩都喜爱体育运动,运动成绩也都出类拔萃。男孩个子高高的,气质很好,女孩很喜欢他。她们经常在一起学习、锻炼身体。女孩家住本市,但离校很远,男孩经常送女孩回家,俩人的关系越来越近。女孩的家里人也知道他们的关系,也不反对,并且给了男孩很多帮助。在毕业分配问题上,还设法为他联系工作单位,但是大四时,却和女孩疏远了,并和另外一个比小女孩打的火热,最终中断了恋爱关系。因为女孩家给过他不少帮助,所以这次他还写信给女孩家,进行种种解解,说他当初和女孩好就很勉强。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出现轻率化的现象,不太注重恋爱的最后结果,却非常强调恋爱时的感觉,看重恋爱的过程。有一位老师问一个女生为什么要恋爱?谁料,那女生竟惊讶地反问:我何时在恋爱?原来在她脑海里,恋爱就是谈婚论嫁时才是恋爱,她现在不过是在享受过程而已。其实,在大学里,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摆脱,时光,真正以感情为基础的少之又少。有些同学更换恋人的速度比NBA进球数还快!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从上都知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但在实际行动中,一些大学生用于恋爱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业的时间。由于大量的时间沉溺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强调爱的,缺乏爱的能力”。大学生中的恋爱大都是碰撞下的初恋,在平息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培养爱情,在爱与被爱的磨合期显得笨手笨脚,往往造成对彼此的,轻易的恋爱,轻易的分手,强调爱的体验,负不起爱的责任。

  网恋。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广泛建设以及校园内外Internet网的开通,大学生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相当数量大学生偏离上网正确方向,把网上谈恋爱作为上网的目的之一。在一所重点师范大学的一间女大学生宿舍居住着7名女生。这7名女生都在谈恋爱,其中就有6人是网恋。不少高校的大学生断言:“凡是上网的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次网恋经历。”而且这些大学生都敢于公开自己参与网恋的身份,包括班主任、员、家长、同学,对谁都不避讳。

  大学生网恋不仅具有比例高、公开化的特征,而且轻率、速成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有些学生同网友聊过一次天、发过一次E-mail后,便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有些学生第一次“接触”便敢说“我要娶你”,“我要爱你到天明”,并迅速在网站上确立恋爱关系。

  大学生网恋具有多种心理类型大学生网恋包括游戏型、感情寄托型、追求浪漫型、表现型、追求时尚型、型等多种心理类型。而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几乎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抛弃“恋爱是为了缔结婚姻”,把网恋视为一种网络游戏、在网上进行网络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把现实社会的种种规则完全抛开,而且可以模糊性别和身份,把所有的事情都当作游戏。”

  在大学生中确有一些通过交流学习、人生看法,逐渐情投意合而网恋的。但就多数而言,则是经不起的。“看见同宿舍的同学都在网上谈情说爱,觉得留下自己孤零零地不好,于是也就加入了网恋队伍”。

  大学生网恋一般很容易上瘾,而一旦上瘾就会沉湎于网上,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调查表明,已有一些大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在网上谈恋爱,上课时却无精打采,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上网谈恋爱而逃课。网恋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容易使他们减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甚至造格。已经有大学生靠偷窃支付上网费用。还有些大学生因为网恋失意,不得不到卫生中心求治,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崩溃。网恋的性对一些大学生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一些受到如此打击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甚至于断送了一生的前程。

  恋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恋爱越健康,积极的改变就越多,反之,这种改变也可能是消极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对青年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到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了。”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在性生理上已完全成熟,在性心理发展上,也走过了性疏远期和性接近期,进入了恋爱期,对情感的需求大大增强了,这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是自然的、正常的、无可的。

  现实中,有的恋爱带来勃勃生机,成为促进学习、工作和全面发展的“核动力”,而有的恋爱则使人情结起伏、烦恼不安、成绩滑坡。由此可见,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有利有弊。

  自从上了大三以后,我就觉得我变了,我变得很,别人的语言、语气、眼神、动作都会引起我的不舒服。我变得很固执,经常为小事伤感,经常为寂寞伤心,不能体验轻松快乐。我变得很暴躁,虽然我也想学得温柔一点。

  我对学业心烦。看见一本本厚厚的书就心烦,做起一道道难解的题便心烦,看到别人在学习也心烦。上课、上自习总是一会儿瞧这个人一眼,一会儿瞧那个人一眼,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对别烦。和那些跟我要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学习,觉得不自在;跟她们一起走,也觉得不舒服;别人看我,我也感到不自在,不舒服。

  上大一时没有这种现象,到大二就有了,到大三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谈了一个男朋友,他早我一年毕业了。大一、大二时,他总是陪我上晚自习,周末陪我玩,当时很开心,学习成绩也好,现在他陪我的机会减少了,所以心情总不好,总想他能够天天陪我。有时他答应回来看我,又失约了,我的情绪便又特别低落,甚至想哭。想到旷野上呐喊几声,每每看到班里的其他同学一对一对地在一起,我好羡慕,好嫉妒。

  她的问题属于心理失调。心理失调会引起心理紊乱和智力活动低落、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体验轻松快乐”,这种抑郁情绪是恋爱激活的幽怨心理造成的;对学业心烦和对别烦,这种浮躁的心态是被恋爱激活的排他心理造成的;“我和那些跟我要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学习,跟她们在一起走也觉得不舒服;别人看我,我也感到不自在,不舒服”,这种伤感的人际关系也是恋爱的副产品。弗洛伊德说“青春期的女孩和男孩,常常和同性结成感伤的伴侣”,恋爱的女孩很少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念和情绪,总觉得与别人格格不入,只能谈论与恋爱有关的事情。的贫困使得她们这个世界的富足,恋爱中的女孩总会造际关系的紧张和成绩滑坡的紧张,这些紧张反过来会强化需要的紧张,种种紧张不能,从而觉得什么都“不舒服”;种种紧张日积月累地堆积起来,从而觉得什么都“不自在”,所以“上大一时没有这种现象,到大二时就有了,到大三时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一心不能二用,造成大学生心理紊乱的主要障碍是恋爱,一旦恋爱关系出现,自己便和自己。荣格说:“遇见自己是极其令人不愉快的事。”你将面对你平时用掩饰的、压抑的、从没有向世界显示的那些,它完全不顾大脑的反对,一股脑地表现自己。你的心理能量便消耗在自己与自己相遇的之中。因此,美国大量拨款强化在校生的爱情“克制”教育,鼓励青年人把恋爱和性行为推到完成学业以后。

  对恋爱实施克制,国外称之为“情绪管理”,这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认定:恋爱与学业哪一个为先?第二是设计:未来与现在哪一个为重?第三是克制:向自己承诺婚恋在毕业以后,主动参与文娱活劝,淡化自己的紧张感、积极投入到社交活动中,克服自己的寂寞感。只有把消耗在恋爱上的心理能量转移、到学业当中去,紊乱的情绪才能得到平衡和康复。

  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以及是利多还是弊多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具有谈恋爱的资格的问题。从恋爱心理卫生的角度分析,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小爱情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产生多种心理问题。

  女友最近考试很忙,我和她不是一个学校的.可以看出,她复习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心情难免有些急躁,可是同时我也感觉到,她的人似乎变了,不再和我说一些活泼的话题了,对我每天给她发信也没什么反应。由于我有时候对她存在一些,曾经惹她不高兴过,因此,昨天她说了一句:如果不是我爱你 ,我们早就结束了。我不知道这句话放在这个时候,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兆头呢,总之,感觉自己很需要静静,那么,对她我该怎么做呢?

  从年龄、年级的角度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更丰富,处事方式更稳定,更能把握自己,因而恋爱的成功率要高一些。而低年级的学生恋爱多半不是自觉思考、谨慎选择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的影响、远离家乡父老感到孤独寂寞、高年级男生对低年级女生的进攻等因素有关。同时,低年级学生常常分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加之生活经验有限,自控能力不足,不善于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因而容易引起失败,恋爱挫折引起的身心反应也比较强烈。

  被所倾慕的人自己的感情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却不是罕见的事。一般人会用控制感情,冷静处理,或在短时间痛苦之后,很快平静下来。有个性缺陷者则不同,由于自卑、、执拗,遇到类似情况却可能诱发为心理疾病。而直系亲属有患神经症者,由于有遗传可能,更易诱发心理疾病。

  我现在22岁了,在念大学。 因为我从小比较害羞,和女孩接触比较少,而且,常常听说有男孩和女孩发生关系的消息,于是我就以为,男和女之间就只有那样的事。另外,我常常听说有的女孩因为失恋或者失身之后为等,从上见到的,比如说一些比较的女子,所以我就认为女人很贱的。我是从初中有这种想法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害羞,内向,闭塞。而且认为女孩很好骗的,所以女孩子很贱的。或许是我不懂女孩子,但我确实有这种想法。我很想改变过来,因为我现在也有女朋友了。我想对她好,可是心里边老是有这种想法。她是很不错的女孩子,我常常因为不珍惜她,而她,我想主要是我有这种想法,才导致了这样的事发生。

  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事实上却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学生看作一种职业,认为这种职业的本职工作是读书,做其他事都有不务正业之嫌。这是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它又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异往这类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这两方面的看法显然矛盾,而且它们都不成立。首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只是读书。成长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的发育、社会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智力的进步、品质的培养等等。读书求知主要涉及智力发展,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学生上学与工人上班有本质的不同:工人上班要制造产品,在特定的岗位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学生上学的基本目的却是发展自己,不只是“学好数理化”那么简单。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天地。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它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其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会与异往,达成异质社交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习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这一看法的潜台词是:与异往是一种很特别的任务,需要准备好特别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不能通过与异往本身的锻炼来形成。这实际上是在将异往神秘化,把异往划为禁区。它可能成功地了一些青少年的尝试行为,但是,它同时也加重了青少年在异往方面的心理负担,给青少年达成异质社交性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不错,青少年确实还不成熟,在与异往时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与异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往是青少年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反对学生与异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此观点的正确,诸如某某人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许多因与异往而影响学习(主要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往的过敏反应。精力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东西。一个人在某个时期的精力大小或多寡,有很大的伸缩性,而且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心情不好时,人们往往无精打采;心情愉快时,人们就会浑身是劲。研究发现,一个与异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当然,在与异往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遇到某些挫折,影响人的情绪,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不多,只能算作特例,而非常态。根据特例去反对与异往是不可取的,正如不能因噎废食一样。在一些名牌大学里,有不少只会读书考试,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不会与异往的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高,一些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尽毁。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早恋”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看到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了。一怀疑他们“早恋”,就如临大敌: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册”,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控制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在这种心态左右下,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妨碍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异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即使是一对一的男女约会,也不能与恋爱划等号。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也可能是在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甚至可能是在讨论怎么样才能避免“早恋”。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如果说有一些中学生真的“早恋”了,他们也可能是被教师和家长逼上梁山的。“早恋”是世界制造的一个标签,一些人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例如,如果两个男女学生关系很密切,经常在一起,那么我们本来应该给他们一个“异性友谊”的标签。然而,不少教师和家长从来就不相信有“异性友谊”这么回事,于是他们就会不由分说贴上“早恋”标签。一旦被贴了这个标签,这两个学生就有嘴难辩,的压力可能他们真的恋爱起来。如果青少年真的“早恋”,也不是什么人的丑事。“早恋”的学生也不是坏学生。“早恋”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品质错误。对“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引导。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成功率,肯定没有任何正式的权威的统计数字。这个成功率往往是由教师总结出来的。他们的根据就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人“早恋”,其中又有多少人最终没有结为夫妻。这种统计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些被教师贴上“早恋”标签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谈恋爱,他们不存在成功与否的问题。这种思考的逻辑也是不成立的。首先,恋爱的成功与否不能只以结婚与否来衡量。如果一次恋爱使双方都得到成长,它就是有价值的。初恋的成婚率可能很低,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初恋没有价值或没有必要。其次,“早恋”的成功率低也不能作为否定异往的理由。相反,这一点倒可以作为要加强异往的理由——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多做一些工作,引导学生学会与异往,他们将来的恋爱和婚姻就会更顺利,更成功。

  与异往是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了对异往的很多,他们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不敢做出相应的行为。一些学生则用“地下活动”的方式来与异往,不敢让老师和家长发现。这样的境况对学生们正当的异往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学校真的只有少数学生对异往感兴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它出了什么问题。

  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与异往是一个全新的领地,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在社会风气十分的美国都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学生把与异往当作一个难题。在观念相对保守,而且对青少年异往充满的中国,不难想象青少年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我国青少年来电来信所寻求帮助的问题中,与异往有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单恋与爱情错觉。单恋是一方的倾慕情感苦于不被对方知晓和接受而造成的一厢情愿或对恋爱的渴望,俗称单相思。它仅仅停留在个体单方面爱恋而无法发展成双方相恋的状态。是一种深沉而无望的爱情,充满了性的和疯狂,在中自然自愿奉献一切,具有而深刻的悲哀。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青年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富于幻想、自卑感强者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

  深刻的单相思是一种难以矫正的心理障碍,会使人一度自尊,不顾人格地乞求于所恋对象,严重影响人的知觉判断和选择,同时也干扰了所恋对象的学习和生活,有时会极端,以伤人的方式终结单恋。

  (1)幻想因素。人的幻想特质与先天气质类型和后天的心理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一个从没有被人爱过、、内心体验丰富的人,就难以爱上别人,即使爱上别人也羞于向人承认,也不敢奢望被爱。但是,人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渴望,如果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受阻,往往转向自己,回到肉内心,自编自导一个玫瑰色的梦,并在梦中满足自己对爱和被爱的渴求。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开始真正的异往时,就很难适应正常的恋爱,于是只好退回到过去那种满足方式上,以儿童的反应把爱的渴望当成现实的异性之爱,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幻想中得到异的一切满足。

  (2)误区。单恋者往往“伟大的爱充满艰辛和痛苦,它往往是得不到回报的”的,于是在得不到对方的爱时,就在单恋中暗示:爱不仅仅是为了爱,不要承诺,不要回报,认为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

  (3)认知偏差。单恋者往往由于对于倾慕对象一往情深,希望得到对方的动机十分强烈。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往往会把对方的言行举止纳入自己的主观需要的想象中,造成对他人的认知偏差。另外,有的单恋者不能正确地对待被的事实,认为如果承认事实,就是承认自己配不上对方。因此,为了自尊和面子,就自己求爱到底。

  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单相思的痛苦不仅仅为情,真正让自己痛苦的是的否定,比如,我怎么就那么笨啊,我怎么就没有争取到啊,我是不是很差啊。

  季某,男,21岁,工科院校三年级学生,知识家庭出身,说话吞吞吐吐。自诉自己非常喜欢同年级一个女生,而且认为对方也喜欢她,但当他提出与对方进一步密切关系,并频频相对时,却遭到婉言,感到非常痛苦。由此,有时产生,觉得她也喜欢自己。于是更频繁地纠缠该女生。一天早上刚上课,他忽然从后面搂抱该女生,对方大叫,并打了他一巴掌。(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他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兴奋。

  据季某家长介绍,他从小就自卑、羞怯,在自知其貌不扬,个子矮小时,就更觉低人一等,遇事固执。季某父亲也有间隙性症状。经过进一步观察了解,发现季某具有一系列不良症状:

  情绪呈现明显的抑郁特征,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以前他喜欢音乐、集邮、体育、新闻、旅游等,现在兴趣锐减,和过去判若两人。

  自卑心理严重,过分。在许多人面前,特别在追求的女生面前唯唯诺诺,自惭形秽。认为老师对他上课时咳嗽、揩鼻涕反感.认为同学都在他。

  言谈举止严重失态,经常目光呆滞,忧伤,自言自语或独自发呆,与他人谈话时絮絮叨叨。语无伦次。

  经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和科医生会诊,认为季某是由恋爱单相思受挫引起的紧张型症。这种病状通常表现为:木僵状态、活动减少、语言刻板、动作呆滞、违拗等;联想松散,谈话缺乏中心思想,内容缺乏逻辑联系,思维零乱,意志活动减退,对缺乏兴趣,不愿与人接触,生活懒散;多产生言语性,总觉得别人在评论、讥讽、命令、自己。这和季某的症状几乎完全一致。

  分析造成季某病态的原因可以有多方面,但主要有三点:①缺少正确的恋爱观指导。季某追求的女生外在条件较出众,但两人的思想感情基础完全没有。这就是说他缺乏对真正爱情的基本了解和把握。也不清楚如何正确赢得爱情,只是一味地单相思。而且把恋爱、爱情看得过重,似乎恋爱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⑧自卑、、固执等个性缺陷。例如,女方接受季某一张圣诞卡,他就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有意,执意要经常交往,容易感情用事。这些个性缺陷常常成为严重心理障碍的个性心理基础。②家庭遗传病史的生理影响。研究资料表明: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病人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而且与病人血缘关系愈近,患病串愈高。有人统计,父母一方患有此病,其子女有16%的患病率。因此,季某的病态可能与家庭遗传病史的生理影响有关。

  林某在家中排行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的父母身体多病,己近60岁。对于能到省城上大学,林某感到万分高兴。然而,为了供她上大学,正上高中的弟弟不得不回家到林场当工人。对此,她心里一直感到很内疚。所以,她上大学后,想拼命学习,取得学金,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到校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时曾被评为三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急剧变化,对异性的倾慕与日剧增,盼望早日有位白马王子出现。加上看到同宿舍的女同学,晚饭后、节假日都有男友相伴在花前月下叙谈,越发加剧了她想交异性朋友的。但由于家境贫寒,相貌又一般没有男生找她。所以,她费了好多心思,把全年级三个斑的男同学都在脑海中过滤了一道,最终她鼓足勇气向某一男生发出了求爱信号。她约他到学校附近的公园中,诉说了她积蓄已久的爱慕之情。对方听后,却以正要考试,待有时间考虑后再答复她为由,未置可否。由于她一厢情愿,根本没能看出对方的冷淡。假期,她又向男方发出了一封信。对方马上给她写了回信。信中说,“放假前你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实在没有认真思考过,因此无法明确回答你,请原谅。我目前不想考虑个人问题,但这并不是针对某个人。当时,你约我,一是我出于尊重伤的感情,二是礼貌。但现在我明确告诉你,我不想因为这个问题影响学习。”她接到回信后,一方面感到十分内疚,感到自己因此事耽误了功课;另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和心理的渴望又促使她在快要开学时再一次写信给对方。信中说,“爱情的力量已促使一个不愿赶时髦的姑娘做到大胆地在意中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心情,这说明你在我的心目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了”,“几天来,我日思夜想,心里很难受,只好写这封信等着你返校相聚”。不巧的是,信发出后,由于对方顺约请同学一同返校而已离开家。他的哥哥便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转寄到学校来了。信到校后,同寝的同学以为他家里出事了,便拆开了信。他们的关系被公开。消息一传出,原本内向、忧郁的她,心情更加沉重了,心里的矛盾也更大了,觉得丢了面子,做了件丢人的事。整天萎靡不振,看见同学们在一起说笑,她就以为同学们在取笑她,她便上前去和同学们解释,可自己又说不明白,搞得满城风雨。她原本神经衰弱更严重了,考虑自己上大学的,想到目前的处境,越发烦恼,越发。在承受不了心里的重负的时候,便想到了死。由此经常剧烈头痛,胃中憋闷,度日如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产生念头。她写完给系领导、父母、同学的信,便吃了大量的安眠药。由于老师、同学发现及时,送到校医院被抢救过来。

  她在给父母的中写到;“现在女儿的神经衰弱很严重,而且这学期我为自己的个人追求大伤了脑子。这是我最不应该的。我现在上来一阵,头疼得厉害,根本无习。像我这样的人,社会也根本适应不了,将来会给父母带来”。

  她在写给老师、同学们的信中说:“我的名誉全完了,走到哪儿,都会受到的歧视,而且我无法摆脱这些,现在,我就像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了,见谁都想说那几句后悔的话,做什么事都后悔。我越往好处想,往好处做,事情却越糟,一时的猜测,一世的痛苦,一时的病症,无法的影响,我的越走越窄了,以至于我无法在”。

  2、自恋。自恋是指一个人只是在刺激或兴奋中寻求快感,而不需要旁人在场,同时它的性指向是他自己。

  善于自恋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美少年厄索斯美丽得无与伦比,他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每天顾影自怜,于是跳入水中,死后变成了水仙花。

  自恋现象在婴儿时期便已存在。开始只是一种身体的快感,并没有性恋的成分存在。但是随着生理的成熟,性刺激的不断出现,自恋便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一般来说,自恋的过程一旦进入成年期,便完成了由自恋向他恋的转移。但也有成年后仍未摆脱自恋或不能完全摆脱自恋的,这种情况因人而异。人格成熟的人会使自恋为他恋,成为一种追求,将注意力转移到有益于社会的活动中去,而人格幼稚的人会使自恋保持下去,甚至不断地加以强化,使自己成为孤独的自恋“公主”或“王子”。自恋是人格幼稚、害怕现实生活的一种内化反应,是一种情感生活适应障碍。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恋倾向——小到对一枚指甲的专心修饰,大到爱自己而不能与另外的人相爱。现在的网络生活中,多有自称帅的一塌糊涂,酷的想,美丽的笨女人等人物。人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了。过分自恋,其实与无异。凡事看到的都是自己,渐渐整个世界也都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了。

  3、多角恋。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所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并建立了爱情关系。

  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由于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因此任何一种多角恋都潜伏着极大的性,一旦失控,就会给对方及社会带来。

  择偶标准不明确。由于个性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择偶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不知如何才能断定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异性中啊一位与自己更合适,因此只好颇费心思地多方应付,多头追逐,从而出现了选择性多角恋。

  择偶动机不良。有的人一开始和异往就出现了动机冲突,一会认为张三英俊、潇洒,一会又觉得李四深沉、稳重;今天认为王某开朗可爱,明天又觉得赵某妩媚、艳丽,各人的长处他都想兼得。为了满足的不同欲求,只好在不同角色中周旋以寻求快乐,有的甚至发展到异性的程度。

  心强。总以为追求者越多,身份就越高,若退出竞争,就是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比别人差,这是导致恋爱上的自利,对别人和自己感情不负责任的多角恋的主要原因。

  盲目。明知对方已有对象,但由于盲目,加上嫉妒好强,固执任性,从而导致冲动性、竞争性的多角恋。

  4、失恋。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中止恋爱关系后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心理挫折。恋爱失败和失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恋爱关系的否定,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恋爱双方都不满意,彼此同意分手,二是恋爱的一方已无情意而提出与对方分手,而另一方却仍情意绵绵,沉湎于对恋情的怀念之中。失恋就是指恋爱失败的第二种。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出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乃至自然等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

  一是自卑心理。感到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心灰意冷之中,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绝。其实,失恋是恋爱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并不是一种错误。因此,不存在什么失面子的问题。“我与女友从相识到相爱已三年,可是最近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之后女友提出分手。我,怎么向亲戚、朋友、同事交代?”

  二是报复心理。有的失恋者失去,产生报复心理,结果可能造成性的结局。特别是由于一方不而导致失恋,更容易出现报复心理。其实如果对方人格低下,你应该为相别而庆幸,切不可降低自己的人格,以图一时的。

  一所国内一流医科大学的24岁男学生官某因恋爱不成,故意他人生命,造成一死一伤,被判处死刑...

  官某与被其的前女友张某系同班同学,两人于95年春天开始谈恋爱,半年后开始常为一些无谓的小事争吵,张某几次提出分手,而官某每每以死相要求继续维持关系。96年底,张未与官某打招呼就与同学外出,被而至的官某追上来掐住脖子拖到边,幸亏被同学及时解救才得以脱险。这一次,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官某终于向学校不再纠缠张。97年2月的一个清晨,刚刚从那段痛苦的感情中出来的张某就被官某地在实验室中,闻讯去解救的另一名同学也被官某击伤。

  三是渺茫心理。有的人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一旦失恋了,事业、前途也不顾了。渺茫、焦虑,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使你们在恋爱问题上更草率。

  其次及时疏导心中的郁闷。人的可以战胜感情,失恋者可以采用疏放法,即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你心中的烦恼;也可振笔疾书;甚至可以关门痛哭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当然,疏放要有“度”,无休止地唠叨,反而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之中。也可以采用转移法,主动置身于欢乐、开阔的,或有意识地潜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用新的乐趣来冲淡、抵消旧的郁闷。

  遗忘也是一剂医治失恋的良方。有句名言,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人是有记忆的,然而记忆什么,回忆什么,却可以选择,有些失恋者喜欢回忆失恋前的欢快生活,结果越是回忆越痛苦。过去的欢乐就让它与痛苦一起遗忘吧!新的生活需要我们加紧跋涉。

  再次努力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工作和学习中去。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历恋的痛苦,他们可以作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大诗人歌德,24岁时回故乡当律师,邂逅了一个名叫夏绿帝的少女,歌德一见钟情,热烈求爱,不料夏绿帝已同歌德的朋友凯士特相爱。失恋的痛苦使歌德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离开了夏绿帝,埋头于写作之中,结果《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千古力作遂以问世。

  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己。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毕某,男,23岁,工科四年级学生。穿着整齐,有礼貌。该生大三时在外校学习外语时,认识了一女生,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女生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一天,他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女生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温暖的深深眷恋。女生听后,非常,马上表示要与他交朋友。他像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可女生自答应与他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想结束恋爱关系。可他不同意,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就要。由于他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致使其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该女生毕业后,分到本地工作,表示与他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他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他给她的所有信件。他一时冲动,到该女生的单位,动手打她。致使该女生和其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他当众流着眼泪表示不再与她来往。可他的内心仍觉得自己是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到该女生家的门口或上班的上等她。他知道这只能使她离他更远,而且也自己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既怕做出失控行为,更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他已累计八门不及格,学位已没有,若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他感到内心痛苦至极,不知怎么办才好。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该学生在其出生三个月以后,就被送到农村姥姥家生活,一直长到十岁才被接回城里的父母家中,在姥姥家只有他的姥姥和失常多年的姨妈两位老人,他与她们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感情至深。

  母亲是大学毕业生,父亲是研究生。父亲担任较重要的领导职务,其人品和才干都让他敬佩,总想做一个像他父亲那样的人。家中有一弟一妹。自从回到父母身边,总觉有一种客人的感觉,觉得母亲对他总是严厉,而对弟妹却非常疼爱,觉得从没感受过母爱,长时期体会不到温暖,关怀和亲情,使其对情感生活非常渴求。高三时曾喜欢上本班的一女生,却是单相思,并形成一种,认为失败完全在于自己相貌丑陋,因此无论多么努力,学习怎么好,事业怎么成功,注定没有一个人会喜欢他。加上由于母亲的严厉使其产生自卑,对上进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在大学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滑坡。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出现不及格,觉得自己已不是好学生,有点灰心丧气,但又总想恢复中学时的好学生形象:学习好,工作也好。觉得存在两个,高中的和大学的。他不愿意失去她的原因,是觉得她是他的第一个真正的恋人,是他离开姥姥以后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感到被人爱,被人珍惜。她的爱使他多年的情感饥渴得到了补偿。他怕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怕恋爱再失败。他觉得爱她就得为她的幸福负责一辈子,若她今后恋爱不顺利,即使结婚以后不幸福,那就是他的责任。认为自己这么爱她,她也应该爱自己。特别是他对自己的人格非常看重,对她离开他的理由不能:她认为他骗了她,因为他把自己说得那么好,可却有那么多不及格,总是说到做不到。他觉得自己是由于学习不好,才失去了她。因为她喜欢的高中时代的他,却无法接受在大学里他的表现。

  其实该学生大学的,就是他的真实,感情上的障碍导致了他学业的下滑,高中时只不过是因为年纪尚轻,再加上高考的重压,问题还未充分而已。他与她在大学的恋爱是在对和对方部非常不了解的情况下,一时感情冲动所为,恋爱本身缺乏一个牢固的基础。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爱情就像玫瑰花,它给我们带来馨香的同时,有时也会刺伤脆弱的心灵。恋爱的过程时常会伴随各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解决有赖于人格的成熟、心理的健全,同样,矛盾冲突的解决状况又会促进或阻碍人格的发展和心理的健全。

  没有的恋爱不可能把人引向幸福。情网时,有感的人首先不会忘记审视一下自己的感情,判断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一时的狂热迷恋。一时的狂热迷恋是一种要求与异性接近的热望,一种生理上的彼此需要,而真正的爱情则是充满的友谊,是思考的结果,不会轻易。一时的狂热迷恋使双方毫无信任感,当一方不在身边时,就会猜疑他是否,而且挖空心思去自己的推想;真正的爱情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它使人平静,让人放心。

  其次,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工作的关系,恋人与他人的关系,不是只于感情的旋涡中,而是考虑感情的长远性和现实性。

  爱不仅是一种,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只强调爱的义务,人有爱的,那是对人性的,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主义的泥潭。一位教育家曾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是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明确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要克服大学生客观上的爱情至上,光懂上述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力焕发学习的,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习上,从而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习。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爱,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气候,一种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发现和不断前进的活动。”

  爱情之花是美丽而娇嫩的,人们热切地追寻它,但有时候往往不知如何去它,以至于爱情之花夭折。恋爱中的许多麻烦在于人们以被人爱代替了去爱人,求爱往往是为了摆脱孤独和,建立在这种前提下的情感是短暂的。成熟的爱情以自爱为基础,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爱,并且具有给予爱的能力和爱的能力。

  第一,加速的心理成熟。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恰当的择偶标准。培养的人格,能体贴、关怀、尊重他人。恋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活动,它是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追求。具有人格的人能够正确认识,悦纳自己,发展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勇气。而人格未完全的人感情容易飘忽不定,一旦恋爱则陷入中难以自拔,倘若失败,便对自己作出负性评价,自信。

  当你发现对方并非自己理想的爱人时,当然要提出中断恋爱的要求。但即使有足够的理由中断爱情,也应当讲究方式,谈恋爱时要真诚,提出中断恋爱时也要真诚,提出中断爱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面谈,采用此方式需注意:选择适当的地方,如对方性格刚烈、占有欲强,必须在不偏僻的地方,首先肯定对方在恋爱时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怀,否则如采取、的方法,会激起对方的,使矛盾。切忌优柔寡断,给对方留有幻想,那是对对方的,也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书信表达态度,此方法有更大的缓冲余地,措辞也能更冷静、得体。寻求中介人的帮助,采用此方式需注意:中介人是对方也认识、了解的,最好是对方信得过又非常尊重的人,可以顺势对其进行、安慰。切勿给对方造成的感觉是你在到处损害他的、他的名声。

  第二,培养与异往的能力。异性间的交往应注意:不要过分强调目的性;注意交往的范围、间距、场合、分寸,如果没有对某一对象萌发爱意,不要轻易涉入一对一的单独活动,切不可过于频繁地与某一选定对象长期交往,否则容易引起恋爱幻想。

  第三,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心理学家曾经调查大量幸福美满的家庭,得出爱情和谐至少需要以下三项:相互了解、地位背景相配、气质类型相投。要使恋爱生活和谐,减轻恋爱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合的恋人是有必要的。

  胆汁质心理活动一般较强,心理变化比较频繁,对爱情的追求具有主动狂热的特点。他们对自己的内心秘密毫不掩饰,对异性也非常热情,一旦确定目标就会毫不羞涩地向对方自己的爱。这种气质特征的缺点是热情有余而冷静不足,造成爱情不能持久,两性关系较随便。

  多血质而感情丰富,能灵活地适应。他们善于交际,易博得异性好感,其表露爱情方式也较大的胆直率,而且多血质人较高的创造性使他们的爱情生活充满情趣。但这种气质的人在爱情的稳定持久方面亦嫌不足。

  抑郁质怯懦腼腆,不善与异往。他们的感情深沉内向,经常缺乏表露的勇气,这使得他们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但这种气质的人对爱情的体验非常深刻持久,不易改变。

  粘液质做事较有计划,他们对异性的追求也是如此。通常是先对异性进行周密的考察,再制订一套计划,按步骤行动。他们在爱情追求上有锲而不舍的韧劲。

  各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气质的相投主要是指一种互补效应。从择偶心理上说,人们容易对相同气质的人,而想通过恋爱弥补自己的缺点。

  一般说来:胆汁质的男性宜选择粘液质女性;抑郁质男性宜选择胆汁质女性;多血质和粘液质男女应相互选择。这并不是说其它的选择就不选择。但最好不要是胆汁质气质的男女互配或抑郁质的男女互配。从气质嵌合的角度来说,以上两者是最不理想的搭配。选择互补气质的恋人可以使恋爱生活处于心理平衡的状态。

推荐: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

求爱求婚 婚姻日记 星座爱情 情感倾诉 招婿拜岳 爱情语录 婚嫁忌宜 婚礼筹备 恋爱辅导 结婚常识 婚姻挽救 宝宝成长 结婚当天

Copyright © 2013-2015 Wed120.COM 鲁ICP备14025493号-1 版权所有